為什麼 AI 也能成為心理健康的第一線?
— 數位時代下的新支持角色
在心理健康議題愈來愈被重視的今天,我們面臨的不只是個案數量上升,還有可及性不均、專業人力不足、及時性差等長年難解的挑戰。過去,心理健康照護的「第一線」多仰賴學校輔導室、社工、心理師,或醫療機構。然而,在這樣的資源緊縮背景下,AI是否有可能擔任「心理健康的第一線」支持角色?
答案是:有可能,並且已經正在發生。
1. 什麼是「AI心理健康第一線」?
所謂「第一線」,不代表取代心理師、醫師的角色,而是成為一個更容易接近、及早偵測、並提供初步支持的前哨站。AI虛擬療癒師、語音情緒分析、智能對話系統,就是這樣的例子:
-
個案在壓力初期就能獲得即時對話與舒緩
-
不需預約、無需等待、隨時隨地使用
-
可在不暴露身份的情況下進行匿名情緒抒發
-
有風險預警能力,可引導至進一步協助
這些特質,讓AI系統成為心理健康的「守門人」角色:讓更多人願意「先說出來」、更早被發現、更快被連結至專業協助。
2. 我們的實踐經驗:從App到醫療驗證
在竹謙科技,我們開發的「HereHear App」已陪伴超過十萬位使用者,許多人首次透過AI開始抒發長期壓抑的情緒。
這不只是科技應用,而是一種接住沉默者的可能。
我們更與台北醫學大學合作,完成了臨床驗證研究,證實AI語音情緒分析的準確性與再測信度,未來將刊登於國際期刊中。這代表,AI在心理健康領域,已不再只是想像或原型,而是邁向可實際應用、具有臨床價值的工具。
3. 科技+人本,才是可信賴的AI心理照護
我們不認為AI可以或應該「取代人類心理師」,但我們深信,它可以幫助更多人「邁出第一步」。
這就是我們所推動的:
-
以證據為基礎的數位療法
-
兼顧隱私、安全與責任的AI設計
-
與心理師、社工師、醫師共同合作的支持網絡
AI是工具,更是橋樑。它讓那些不敢說、不知怎麼說、不知去哪裡說的人,有了一個可以先靠近的起點。
在第一線,AI不是取代,而是陪伴
在心理健康的世界裡,每一個早一點的發現與支持,都是預防更深層傷害的關鍵。AI的角色,不是消除專業,而是讓更多人有機會走向專業。
在未來,AI與人類將攜手,重構一個更可及、更普惠、更有尊嚴的心理健康照護系統。而這,正是我們此刻所做的努力。